国际视野

开在太平洋上的孵化器

2011Dario MutabdzijaMax Marty两人合伙在硅谷成立了一家公司,打算做成创业孵化器。这可能是美国至今最有争议的孵化器点子之一。

这家叫Blueseed的公司计划在加州北部离岸12海里的海面搭建一艘船,承载所有办公和生活设施。他们计划整座移动的人工岛可以容纳1,000个创业家,每月租金按租赁空间和功能需求的不同从1,2003,000美金不等。他们想利用公海不受美国政府管辖这一特点完成一项“不可能的任务”——帮海外创业家在地理上无限接近硅谷,利用那里的资源和人才,最后实现在美国本土创业的梦想。

徐小平是参与种子轮的唯一中国投资人。他早先自掏腰包投了2.5万美金,眼下正在考虑追投,但具体数目未定。熟悉徐的美国人知道他就是去年热卖的《中国合伙人》的原型之一,代表了从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突出重围乘风破浪的一代成功的企业家。也是在他的帮助下,该公司的创始人把更多融资的希望寄托在了大洋彼岸的中国。

2010年,美国的“创业签证”作为《移民法》的修改条例进入公众讨论范围。

根据这个提案,居住在国外的创业者可以在美国申请创业签证,前提是获得来自美国投资人的10万美金投资,并且在两年内为美国创造超过5个工作岗位,营收50万美金(或者再融资50万美金);外国创业者的公司的销售额中至少有10万美金来自美国市场,并且两年内创造出3个工作岗位,以及营收超过10万美金(或再融资10万美金);拿H1B工作签证的外国理工科毕业生,年收入在3万美金以上,获得美国投资人2万美金以上的投资,并且其创业公司在两年内创造3个以上工作岗位,营收超过10万美金(或再融资10万美金)。

该提案获得了两党和很多科技界名人的支持,但于2011年和2012年两度在国会司法委员会夭折。2013年,该提案再次提交给美国两会讨论审核,至今未果。

Blueseed的计划被公认为是这个提案最有潜力的替代方案。但闻者一般都会先抛出三个很实际的问题:食物?交通?签证?

Dario Mutabdzija说,所有的饮食将就近从加州海运到船上。船上的创业者可以用商务和旅游签证登陆美国,因为这类签证允许指定时间内多次往返,Blueseed提供轮渡和直升机服务。“多数时间创业者们都会待在公海上,因为他们的项目都在船上。” Mutabdzija说。这充分突显了互联网公司的好处——没人知道、也没人在乎你的公司是不是在遥远太平洋的一艘船上。

万一遇到天气不好,比如暴风雨,船上的租客们都将被暂时安置到岸上,直到恶劣天气过去。“相比法律隐患,气候和灾害可能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了。”

Blueseed的想法一经媒体曝光,世界各地的创业者们就纷纷投来邮件,激动地询问申请方式和价钱。现在累积已经有1,500名来自各个国家的创业者提交了入驻意向。几周前我问Mutabdzija船建好没有。“还没”,他说,“但我一直在忙两件事:A轮融资和前期产品推广。”

A轮的计划是300万美金。为了尽快凑齐这笔钱,Mutabdzija前后几次飞到北京等大城市拉近自己与中国市场的关系。“目前在谈的几个投资人都是高净值人士,考虑的数额至少都会在100万美金以上,但现在还不能透露他们的名字。”Mutabdzija说。

我电话他的那会儿,他刚从硅谷中心帕罗奥图的办公室走出来散步。“今天真是我的‘中国日’啊,”他在电话那头笑说,“早上我接待了一个从北京过来商量合作机会的中国小伙子,下午我接受了另一家中国媒体的采访,这一天都在和中国打交道。”他说北京来的年轻人建立了一个网上创业孵化平台,给国内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国外的经验和学习资源,同时给外国创业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服务。他来找Mutabdzija聊,看看将来有没有潜在的合作机会。

“通过过去几个月,我发现中国有庞大的富裕人群。他们无不热衷有创意的经营模式,因为这能让他们的生意以最快速度拓展到全球。”

作为前期推广的一部分,Mutabdzija带着世界各地过来的学生、创业者到硅谷参观企业。这一方面能让他了解创业者的需求,另一方面也是为Blueseed培养租客群,发展投资人。“想在硅谷设立公司或者和斯坦福、伯克利等名校建立联系的企业家前赴后继涌到西海岸来。他们都抱有一个共同的期待,就是在我们的船上先把事情做起来,等孵化到一定程度了就正式落地硅谷。” Mutabdzija说。

按照现在的进度,Blueseed最快还要九个月才能正式运营。“因为即使明天资金就能全部到位,我们也需要九个月去租一条合适的船,打造成一个办公和生活的高科技园区,然后和创业者们签协议。”Mutabdzija说。

在此之前,他想先招一个能熟练运用的中文的新闻发言人,“以便尽快把资金搞定”。

关闭窗口